8月26日掌尚策,曾经在岛内被称为“急独青年”的杨智渊,被温州法院以“分裂国家罪”判处有期徒刑九年,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。
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,本来是证据确凿的事情,台陆委竟然急了,还想出手救杨智渊?
直到看了杨智渊犯的事之后,明眼人都知道,这是不可能的。
从街头互殴到窜访香港
杨智渊,这个1990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年轻人,其人生轨迹可以说是一部“台独”思想的演变史。还在中学时期,大约是2006年,分裂主义的种子就在他心中埋下。到了2008年,台湾岛内爆发所谓的“野草莓学生运动”,他便在其中找到了舞台,表现得异常活跃。
他的激进很快被民进党方面注意到,并将其视为重点培养对象,年纪轻轻就当上了民进党台中市党部的青年会会长,但他并不满足于此。
2011年,他干脆另起炉灶,参与组建了“台湾民族党”,这个组织的章程里白纸黑字地写着要“推动台湾成为主权独立国家”,毫不掩饰其分裂图谋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杨智渊的行径愈发极端,他积极鼓吹“公投建国”,企图从法理上割裂台湾与中国的联系。到了2019年,他已经坐上了“台湾民族党”副主席的位置,全面推行他的“急独”路线。
同年,他还接受陈水扁的邀请,代表另一个激进政党“一边一国行动党”参选立法委员,竞选期间更是公开叫嚣“谋独拒统”,极力煽动两岸对立。
他的分裂活动早已不满足于岛内,香港“修例风波”期间,他专程跑去香港,与“港独”分子串联,异想天开地提出了一个“多独合流”的设想。
在台湾掌尚策,他也从不消停,曾带领“独派”支持者与韩国瑜的支持者在街头大打出手,其作风之彪悍可见一斑。有趣的是,他甚至连民进党自家的参选人也照样抗议,显示出其立场之极端,连“同路人”都容不下。
最终,这位被岛内称为“急独青年”的人物,打着“商务考察”的幌光鲜旗号,踏上了中国大陆的土地。他或许没有想到,等待他的将是一张法网。
三十万页证据下的审判
杨智渊自以为行踪隐秘,殊不知他早已进入了大陆国安部门的视线。2022年8月3日,浙江省温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他实施了刑事拘传审查,第二天,强制措施就转为了指定居所监视居住。法律程序一步不落,8月5日,其家属就收到了正式通知。
大陆司法机关对此案的处理显得极为审慎,从最初的拘传到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,中间足足经过了八个月的时间。目的很明确,就是要确保办成铁案,不冤枉一个好人,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。2023年4月25日,温州市国安局侦查终结,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。
侦查期间,办案人员调取了海量的证据。杨智渊的社交账号记录、公开演讲的视频、他所在政党的财务往来、甚至每一笔电子付款记录,都被一一固定下来。
整个案卷的证据文件多达32万页,其行程轨迹的标注点超过500个,为了取证,跨部门协作了近40次,最终形成的证据链闭环率超过了九成。
在整个过程中,杨智渊的合法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。司法机关允许他聘请律师,并确保了他与辩护人多次会见的权利,案件的办理情况也依法向外界公开。
2023年8月26日,温州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。法院审理查明,杨智渊在2008年至2020年间,通过他所组织和参与的“台湾民族党”、“一边一国行动党”等,制定“台湾建国”、“加入联合国”等计划,实施了分裂国家的行为,在“台独”组织中扮演了骨干角色。
最终,他因“分裂国家罪”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,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。
这个结果,被广泛认为是“大快人心”。这也是大陆“惩独22条”落地后,首例对“台独”骨干分子的重判,其“杀鸡儆猴”的示范效应不言而喻。然而,判决的第二天,台湾陆委会就急不可耐地跳了出来。
他们火速召开记者会,摆出一副“严正抗议”的姿态,并提出了一个荒唐的要求:让大陆公开全部判决书和那32万页的证据文件。其发言人梁文杰更是信口雌黄,声称这是“秘密审判”,指责大陆“随便抓人、乱定罪”。
更有甚者,梁文杰在9月5日公布判决消息时,公然扭曲事实,声称大陆指控杨智渊“涉嫌分裂国家”,实际上是在指控大多数台湾人。这种偷换概念、煽动对立的伎俩,暴露了其真实意图。他们宣称杨智渊的家人和台当局都拒绝接受判决结果,并对大陆发出了严厉谴责。
说到底,陆委会不过是想借此案大做文章,渲染所谓的“大陆危险论”,吓唬台湾民众,企图为两岸正常交流设置障碍。他们高喊“大陆无权管杨智渊”,却忘了《反分裂国家法》第八条早已明确赋予了大陆司法机关对分裂行为的管辖权。
面对陆委会的叫嚣,大陆方面有理有据地进行了驳斥。国台办明确回应,杨智渊案证据确凿、程序合法,惩治“台独”分裂的决心绝不动摇。所谓的“秘密审判”根本不存在,判决书和所有证据在庭审时都已向杨智渊及其律师充分展示。
至于陆委会试图制造的恐慌气氛,事实是最好的打脸工具。就在2024年的前8个月,就有超过260万的台湾同胞正常往返大陆探亲、旅游、创业,他们用脚投票,证明了大陆的安全与机遇。两岸的经贸联系同样紧密,仅2024年上半年,贸易额就超过了1200多亿元人民币。
大陆方面甚至引用了台湾自己的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》第四条来反击陆委会的“无权管辖论”,直指其扭曲法律、自相矛盾。大陆做事,向来是有大量证据支撑的,根本无需陆委会这种跳梁小丑来指手画脚。
就连一些台湾网友都看不下去了,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搞分裂受罚是法治社会的基本逻辑”,痛斥台陆委会打着“维护人权”的幌子,干的却是庇护分裂分子的勾当。
结语
近年来,陆委会的角色已经严重异化,从一个本应促进两岸交流的机构,彻底沦为了“台独”的打手。他们公开否定“九二共识”,甚至对国民党代表夏立言在赣台会上提出的“两岸一家”言论大加挞伐,称其不符合“历史和事实”。
这种配合“去中国化”、挑拨两岸对立的行为,不过是为了转移岛内民众对当局治理不善的视线。
信息源:
掌尚策
金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